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
2025-11-08
□蒋周德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让沉寂的土地迸发新活力,贡井区五宝镇中华村以油茶产业给出了生动答案——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而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盘活土地资源,让“土疙瘩”变成“金果子”。
中华村的实践,关键在“转”。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经营,1000多亩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到产业发展上,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小农模式;从单纯种茶树到建起加工厂,延伸出“种植+加工”的产业链条,让油茶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这一“转”,“转”出了土地的规模效益,也“转”出了农业的增值空间,印证了“土地增值靠产业,产业兴旺靠整合”的朴素道理。
更可贵的是,中华村的“土地生金”注重“共富”。100多户村民参与土地流转,不仅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还能在产业链上务工增收,实现了“土地不丢、收入翻番”。当土地不再是束缚农民的“枷锁”,而是带动农民致富的“纽带”,农业就有了吸引力,农村也有了新希望。如今中华村跻身“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正是对这种“产业兴农、土地富民”模式的最好认可。
从中华村的油茶林放眼望去,更多乡村正探索“土地生金”的路径。其中的核心逻辑始终不变:唯有紧扣“土地”做文章,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产业链思维带动农民,才能让土地释放更大的经济价值,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扎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