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自强解锁命运,社会温情助他追梦蓝天——
“玻璃考生”的高考冲刺路
2025-07-06
班主任赖成燕勉励殷悦翔
殷悦翔在校内留影
殷悦翔同奶奶在出租屋收拾行囊
殷悦翔近照
□自贡融媒记者 陈凡逸/文图
“查到了,560分!超特控线42分!”6月25日晚,四川首届新高考成绩揭晓,在沿滩区九洪乡九洪村,“玻璃考生”殷悦翔的一声欢呼划破了安静的院落,他流下激动的泪水。“从高一进校时的120名,到取得高考物理类年级第一,悦翔在身体受限的状况下,交出了高分人生答卷。”收到学生的报喜信息,市第十四中学校高三年级2班班主任赖成燕红了眼眶,为学生热烈鼓掌。
殷悦翔在1岁时被诊断为患有血友病,被定义为“玻璃人”的他始终奋力追梦,老师们以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同学,同学们将他“自立自强”的奋斗经历奉为青春榜样,社会各界通过暖心举措为这名“玻璃考生”铺就公平逐梦之路。
遭遇“玻璃人生”
他选择坚强面对
“咕咕、咕咕咕咕咕……”6月26日6点,天边露出一抹微红,殷悦翔早早起床,端着半簸箕玉米粒来到鸡舍,一边撒出一边嘟起嘴唇唤着鸡群。忙完这些,他缓慢走出村子,搭两轮转公交,前往17公里外的学校,领取毕业证,聆听高考志愿讲座。
时间回到18年前,偏远的沿滩区九洪乡九洪村19组。“孙儿出生3个月时,进行疫苗接种后,身体肿了。”奶奶明登学回忆说。从此,殷悦翔在父母的带领下走上了求医之路。
从自贡到成都,从重庆到温州,为了确诊和治病,一家三口辗转全国多地,后来殷悦翔被确诊为患有血友病。“因为疾病,他从小行动就不便,一丁点儿磕碰可能就会酿出大祸。”但在明登学心里,孙儿从不抱怨,一直都很坚强。
“弟弟,身体最难受时是什么感觉?”“都还好,没啥症状。”面对记者的关心,殷悦翔的回答“轻描淡写”。其实,血友病是一种持续终生的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身体像玻璃一样“易碎”,被称为“玻璃人”。明登学告诉记者,孙儿出现过关节痛、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痛时根本没法坐立,躺着都要打滚。”
目前,定期补充血液中缺乏的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主要方法。以前,殷悦翔都是去乡卫生院注射凝血因子,读初一年级时,学会了自己注射。他经常在左手绑上止血带,右手拿起酒精棉片,以转圈的方式消毒左手背,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针柄,以15到30度的角度刺入皮肤,松开止血带,用胶贴先固定针翼再覆盖穿刺点,将凝血因子注射进体内。
这样的注射,殷悦翔每周至少要进行2次,每次至少是1000单位的量。每个月至少8针,一年100针,才能保证他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但这个注射量还不包括突发性出血时的补给,如果活动量增大,或者有一些磕磕碰碰的出血,他还需要注射更多的凝血因子。十多年算下来,殷悦翔打了差不多1800针,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背上的多处针孔疤痕。
“我是生物老师,知道血友病除了活动度比较大的关节产生病变外,还会伴随长期周身疼痛,这种影响终身存在。”在市第十四中学校副校长刘俊看来,即使遭遇“玻璃人生”,但殷悦翔的意志力异常顽强,旁人根本无法想象他所经历过的磨难。
是啊,苦难,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磨砺一个人。体育课时,他就在教室里独自练题;运动会上,他站在跑道边为同学们加油。在班级中,被爱包围的殷悦翔,成为了老师口中那位“自律、乐观、勤奋、学习非常主动”的好学生。
“他的数学成绩平时在130多分,同学们不懂的题找到他时,都能得到耐心讲解。”班长巫梦芸感慨地说,“悦翔经历那么多磨难,却依然乐观面对人生,我们面对难题时,还有什么理由谈放弃?”
与同学一起追梦
他选择“不搞特殊”
“高一进校时,学校针对特殊体质学生进行了调查,建立‘学生档案’,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市第十四中学校校长曾凡利注意到,由于“一级肢体残疾”,殷悦翔运动功能严重受限,书写速度不到常人的一半。
2024年10月,招考机构、残联、卫生等相关部门主动与学校对接,精准掌握残疾考生尤其是重度残疾考生的基本情况、核心需求。“他诊断性考试上过530分,位列年级第二名;也曾因为写字慢,作答不完题。”赖成燕说,半年前,学校为殷悦翔递交了高考合理便利申请。
今年4月,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确认后,殷悦翔申请并享受到“合理便利”:每科目延长30%的考试时间。但面对能坐在特殊考场的权益,他选择了“不搞特殊”。
“延长考试时间让我能更从容答题,我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但如果一个人一间考场,太麻烦大家了,我选择和同学们一间考场考试,也享受了和大家一起追梦的幸福。”殷悦翔说。
“每场考试入场时,我和同事都在安检门旁留意悦翔进场没,看到他准时安全地进考点,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默默为他加油。”学校保安杨远誉回忆道。
社会的善意与爱心
撑起他“更浩瀚的天空”
10多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撑和托举起这个自信、坚韧、豁达的阳光少年。
当考得不好时,老师们会认真为他疏导情绪;在为学习而烦恼时,同学们会提醒他用平常心面对;他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时,学校为他申请了助学金,免去了学费、教材教辅费和课后服务费等,学校老师王忠华还特意为他申请到了爱心企业捐助金……爱和帮助陪伴殷悦翔度过了高中生涯。
6月9日18点15分,记者在市第十四中学校考点看到,高考最后一门笔试生物学考试结束后,沿滩区人民医院的救护车依旧在考场坚守。“延长考试时间的学生不出来,我们就不会离开。”该考点防疫副主考曾大说,鉴于殷悦翔身患特殊疾病,医护团队在高考前开展了专题临床病例讨论,备足了患者所需的凝血因子,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了应急预案。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血友病替代治疗药物已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明登学告诉记者,血友病被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在门诊即享受到与住院相同的报销比例,家庭压力和负担因此极大降低。
三年前,殷悦翔的父亲殷德华罹患骨结核,做了3次手术后重新站立,目前和妻子在温州市务工。一家三口打视频电话时,殷德华勉励儿子:“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6月26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为殷悦翔颁发“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授予1万元正能量奖金。
6月26日至30日,沿滩区教育考试中心结合近年残疾考生录取案例,帮助他科学定位院校专业,手把手指导他使用“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宣传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残疾学生专项补助等政策。
7月1日,殷悦翔填报第一志愿为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看世界的路。”殷悦翔感慨地说,人生的缺憾有时不受自身控制,自己会像作答高考作文“将梦赠予他人”一样,将“人生之梦”融入社会所需,在自强不息
中逆风飞翔。
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高考全市共有11名申请“合理便利”的考生,他们有的申请佩戴助听器,有的需延长考试时间,有的需使用轮椅或引导辅助。“当生活被疾病锁住,考生们配出一把把‘自立自强’的钥匙;当命运按下‘慢行键’,社会善意为他们撑起了‘更浩瀚的天空’。”市政府教育督学刘安勇说,殷悦翔们的故事成为教育公平的生动注脚,共同诠释了新高考“以人为本”的改革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