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更好地助力城市发展

——我市端午节活动传承与创新观察

2025-06-03

□自贡融媒记者 郑皓匀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节日如何既守住文化根脉又焕发时代光彩,成为摆在每个城市面前的必答题。
  作为中华传统节日,每一年的端午节活动便是自贡人民对这道题的探索实践。我们唯有走出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路径,方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满足人民期待,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端午活动创新需要更多诗意,让文化在吟咏中生生不息。5月29日,伴随着轻柔的晚风,自贡市第十一届端午诗歌朗诵会浪漫上演,市民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共品传统文化。在这座千年盐都,端午节不单是民俗的延续,更应是一场诗意与创新的文化盛宴,让古典诗词融入当代生活,使节日的精神内核更加鲜活;在这座英雄之城,端午节不仅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让家国情怀在粽叶飘香中代代相传。因而,我们期待未来的端午诗会能有更多“破圈”尝试,能有更多青年之声,让诗意创新拥抱数字时代的表达革新,让每一缕粽叶清香都承载着古今交融的文化自信。
  端午活动创新需要更多烟火气,让传统与现代热闹交融。衡量一座城市文旅活动搞得好不好,最直观的就是看其能否点燃市民及游客的热情。富顺沱江上的龙舟竞赛、沿滩区的九洪西瓜节、夜游釜溪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带来的烟火气,最能安抚快节奏生活中的躁动心灵。无论是龙舟竞渡的激昂,还是西瓜丰收的喜悦,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但是,这些活动尚未形成联动体系,时间上也有部分重合。未来,我们若能将各地非遗展示、美食体验、休闲消费串珠成链,让竞技成为共情的纽带,让消费升级为情感的互动,在粽叶飘香中完成一场全民参与、协调联动、百舸争流的文化振兴实践,就能有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互动。
  端午活动需要更多暖意,让节日温情在共建共享中彰显价值。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传统习俗的传承,更在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当高山井社区的长者与年轻人共包粽子,当龙潭镇敬老院的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系上艾草香囊,这些温暖的互动让端午活动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节日的价值不在于形式多么盛大,而在于能否让每个群体都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这是对“端午安康”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城市文明最真实的温度。
  从文旅融合与城市发展角度看,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端午活动恰是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IP。但当前这些活动多是社区自发组织,缺乏系统规划,若能加强统筹,打造“温情端午”主题体验线路,将社区敬老活动、亲子非遗体验与城市文旅项目有机串联,既保留传统节庆的邻里温度,又能创新开发“端午敬老游”“非遗研学游”等特色产品。这不仅能实现传统习俗的创新传承,更能让节日的温情转化为展示城市人文魅力的窗口,在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同时,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纵观全市端午节活动的一幅幅图景,从诗意到烟火,从少年到银发,无不彰显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智慧。这些活动作为“文旅兴市”战略的缩影,正为我市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贡献力量。当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深度相融,当文化自信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这座城市的每一次龙舟竞争、每一缕粽叶清香、每一张幸福笑脸,都在诉说着:唯有扎根人民、创新表达,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焕发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