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特色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荣县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见闻

2025-05-17

□蒋兵徐振宇
  自贡融媒记者王翔鹰兰艳
  5月的荣州大地,万亩稻田新绿初绽、碧色茶山采茶正忙、家庭农场瓜果飘香……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背后,是荣县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荣县深耕农业品牌建设,以一镇一特色激活传统农业新活力,走出一条强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双古茶山涌翠年创4亿“绿金”
  初夏时节,荣县双古镇的连绵山峦被10万余亩茶园染成碧色,新芽吐露的清香浸润田野。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年产值逾4亿元的茶产业正焕发蓬勃生机。5月14日,记者深入探访这座茶香萦绕的生态小镇。
  在该镇双古村7组的茶园里,两寸余长的茶树嫩芽竞相生长,层叠的茶垄宛如直抵云端的翡翠阶梯。云雾缭绕间,“呜呜”的机械声此起彼伏,茶农朱长平夫妇正操作采茶机高效采收。“今天早上7点开工,我们两人已采了600多斤。鲜叶收购价每斤1.1元到1.2元,收入比往年更可观。”朱长平介绍,通过承包管理10亩茶园,每季销售独芽收入1.2万元,春茶机采收入近万元,当前批次预计增收8000元,全年茶叶总收入有望突破5万元。
  这样的致富故事在双古镇比比皆是。从晨曦初露到暮色四合,茶农们穿梭于穹窿地貌的生态茶园,将片片“绿金”收入囊中。茶园周边的村道上,茶农的摩托车、三轮车与收购商的货车交织成流动的产业链条,为鲜叶运输架起高效通道。
  10时30分,“春兰茶业”加工厂区已迎来十余辆送货车辆。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日加工量达24万斤,高峰期每日接收车辆超200台。”据该镇副镇长黄富勇介绍,全镇茶企日加工量占鲜叶采摘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余的经由经纪人销往毗邻的来牟镇加工。
  产业数据印证着发展成效,今年独芽采摘季已为双古镇茶农创收1.2亿元;首批机采春茶周期延长5天,价格区间在每公斤8元至24元,带动茶农增收近亿元;当前采收季预计收益不低于8000万元;后续两批秋茶可再创收超亿元。预计双古镇10万亩生态茶园今年鲜叶销售总额将突破4亿元大关,真正实现“绿叶变金叶”的产业奇迹。

鼎新“黄金果”铺就产业振兴路
  当前,正值番茄采收黄金季,被誉为“四川茄果类蔬菜第一镇”的荣县鼎新镇进入产销旺季——每天都有数万公斤番茄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市场,颗颗“黄金果”正为农户敲开致富之门。
  近日,记者在鼎新村蔬菜集散中心看到,经纪人李健正组织1万公斤番茄发往成渝市场。“消费者最爱这种甜度13.7的‘糖心果’。”他手持测糖仪展示时,五色番茄已整齐装箱待运。
  “好种子是成功第一步。”种植大户李双怀的农场内,小番茄已抢“鲜”上市。今年,他计划在镇里支持下组织技术培训,推动番茄标准化生产。鼎新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古刚文现场勉励李双怀:“要带头示范进行有机种植、科学防病,带着乡亲们种出‘精品果’。”
  在鲤鱼村,种植户习久华通过“订单农业”锁定50吨番茄销路。“在政府带领下,做强番茄产业,我们越种越有劲。”他道出了当地农户的心声。数据显示,鼎新镇番茄年销量已突破3万吨,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超200万元。
  近年来,依托稻菜轮作模式,鼎新镇实现每亩土地“千斤粮、万元钱”的立体效益。在镇党委、政府引领下,这条用番茄铺就的乡村振兴路正越走越宽广。

河口万亩“金浪”涌动增收潮
  近日,荣县河口镇迎来油菜丰收季,广袤田野间成熟的油菜荚随风摇曳,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该镇油菜种植实现“面积、产量、质量”三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年来,河口镇积极响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和补贴措施激发农户种植热情。今年,全镇油菜播种面积达1.7万余亩,较去年增长1.2%,连片油菜田在阳光下铺展成金色画卷。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点对点”技术帮扶,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培训1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从优选品种、精准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全程指导,并通过微信、广播等渠道实时推送管理要点,实现“技术服务到田、难题解决到户”。
  得益于播种期墒情充足、生长期光温水协调等有利条件,今年河口镇油菜大丰收。经测算,今年该镇油菜亩产达150余公斤,总产量预计突破2700吨,同比增产7%。
  “我们将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广‘油菜+’轮作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同时深化与加工企业合作,延伸产业链条,让‘金色油菜’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河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