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点燃低空经济新引擎

2025-04-02

□李恒志 自贡融媒记者 李玉 文/图

  人才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是塑造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一资源。作为四川省低空经济主要承载地、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地,近年来,贡井区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以创建“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为牵引,在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领域探索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新范式,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托举低空经济的发展高度,为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贡井区始终将政治引领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方向,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局。面对低空经济关乎空域安全、技术自主等国家核心利益的特殊属性,该区将政治素质作为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把参与重大技术攻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纳入人才评价核心指标,确保人才队伍既能在技术上攻坚克难,也能在政治上忠诚担当。通过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贡井区将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与人才工作深度绑定,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在深化战略协同方面,贡井区着力破解低空经济跨界融合带来的挑战。通过同步编制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该区将无人机适航认证、空域管理等特殊需求前置嵌入产业发展蓝图,实现产业布局与人才供给精准适配。聚焦飞行器设计、智能航电等关键领域,构建起以战略科学家引领技术攻关、卓越工程师推动成果转化、技能工匠支撑制造升级的梯次化人才队伍,年内计划新增专业人才200名。同时,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面向全球发布23项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吸引12个国际科研团队参与攻关,推动形成“全球引智、协同创新”的开放格局。
  为激活人才创新活力,贡井区推进机制创新破除制度壁垒。该区建立以技术突破、标准制定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审中开辟“低空经济专项通道”,已有23名技术骨干凭借实战成果获评高级职称。通过探索“技术入股+收益共享”模式,科研团队最高可获得70%的成果转化收益,并配套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构建“人才领衔、资本护航”的创新生态。此外,依托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等平台,促成17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形成“以赛聚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成渝地区低空经济人才资质互认机制的建立,更使147项专业资质实现跨域通用,“候鸟专家”“飞地实验室”等柔性引才模式加速智慧要素流动。
  厚植发展沃土,贡井区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通过上线集成政策申报、医疗教育等48项服务的“航空人才服务码”,实现创新创业“一码通办”;建设西南首个“低空经济人才社区”,配套358套人才公寓及模拟飞行中心、航空图书馆等设施,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在文化层面,弘扬“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精神,建立“技术探险”容错机制,举办航空文化周等活动,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
  目前,贡井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人才2300余人,带动无人机整机制造、飞行服务等23个重点项目落地,年产值突破百亿元。随着成渝智慧空港试验区建设提速,这片承载着航空报国梦想的热土,正以“产才融合”之笔绘就低空经济腾飞新篇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贡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