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赓续城市文脉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25-03-28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陈金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战略中展现担当,在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中贡献力量。
以更高站位全面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我们要深学笃行,强化系统保护,注重活化利用,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一是着力完善一套整体联动机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充分发挥市、县(区)文物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二是着力健全三大管理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就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科学保护。健全资源管理体系,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压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健全活化利用体系,让更多盐文化遗产、传统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三是着力实施三项攻坚保障行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下。开展文物保护修缮行动,大力实施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三年行动,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保护名录;开展专业人才培育行动,分层分级建立科研考古、专家咨询、技能工匠、志愿服务、基层管护5支文物工作者队伍;开展普法宣传行动,广泛开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
以更高标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建好用好“家门口”的基层服务阵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品质的关键抓手。要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品质”工程,探索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优化布局街道(镇)、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延伸和扩展资源共享“毛细血管”。二是创新培育“叫得响”的文化艺术精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公共文化服务能够提供更多特殊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产品。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汇聚更多优秀文艺创作人才,多维度阐释新时代的城市文化底蕴,推出川剧《刘光第》、音乐剧《红梅开红梅红》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三是精心组织“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要以“群星奖”评选、文艺比赛(展演)为抓手,进一步激发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强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优势。要深入实施文化铸魂润村行动,广泛开展“四季村晚”“天府百姓大舞台”“百千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接地气的文化活动。
以更高质效创新驱动文旅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促进文旅产业建圈强链,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一是突出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科技是文旅创新发展引擎。要抢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引导科技型企业与自贡彩灯企业深度合作,开发“AI+恐龙”智能化新产品,促进彩灯企业向数智化转型,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自贡),努力培育百亿级文旅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文旅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持续用好支持文旅产业、彩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文旅金融信贷产品,扩大文旅项目信贷规模。依托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文旅支持力度,培育骨干型、新锐型文旅企业,不断增强文旅规上企业规模实力。三是深度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支撑,以“3+3+2”特色文旅产业链为牵引,加快建设釜溪河盐文化长廊、恐龙特色文旅产业园、中华彩灯产业园三大标志性文旅项目,着力培育乡村旅游、赛会旅游、打卡旅游和研学旅游、低空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高标准举办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等品牌节会,完善全域全季全时文旅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和盐都味的世界文旅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