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城展现万千气象
——探营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2025-01-08
“孔雀合屏”灯组格外耀眼
“一路繁花”灯组
众多灯组共绘壮美画卷
□自贡融媒记者周姝芶思文/图
1月下旬,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将在中华彩灯大世界启幕。届时,12组特大型灯组、7组大型灯组、200余组中小型灯组将引领观众踏上一段震撼人心的中华文明之旅。1月6日,记者提前探访灯会现场,揭秘本届灯会的诸多亮点与精彩内容。
当日一大早,记者还未走进中国彩灯大世界大门,就远远看到一抹令人震撼的“中国红”。作为本届灯会的门面灯组,这抹“中国红”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喜气盈门”。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松涛介绍,大门设计灵感来源于自贡非遗“小三绝”之一的剪纸艺术。该灯组最高处达31.6米,中间的走马灯装置重达30吨,能够360度旋转。在设计层面,从最 开始的三面大鼓到后来的八角宫灯,团队反复易稿10多次,力求达到完美呈现效果。在工艺层面,大门并非传统的丝扎裱糊内透光工艺,而是通过多层PC板材的搭配,模拟纸雕效果,营造出层层叠叠的山水光影美感。
步入大门后,迎面而来的是“五谷丰登”灯组。“主灯组高20米,融合传统彩灯、珐琅碗色彩、瓷器等中国文化元素,展现‘五谷丰登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灯组美术师刘炜介绍,该灯组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统非遗制灯技艺于一体,以掐丝珐琅风格的彩灯碗载着玻璃瓶制作成的“五谷”,寓意时和岁丰;局部运用自贡传统彩灯瓷器捆扎技艺,让中国瓷器在现代光影技术加持下,展示极致的工艺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由特殊材质捆扎而成的彩灯是自贡灯会的传统特色,更是自贡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文化记忆。自1964年起,自贡彩灯匠人就尝试突破传统制灯材质限制,采用钢结构做骨架。随着灯会发展壮大,自贡彩灯匠人更是将“物尽其用”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使用的“新奇材料”包括玻璃药瓶、瓷器、蚕茧、塑料瓶、干辣椒、手电筒灯罩等,同时创造了立体造型技术和捆扎技艺,丰富了原有的传统彩灯制作工艺。
大门左侧不远处,立有长140米、宽50米、高35米的“孔雀合屏”灯组。彩灯匠人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灯光技术,将孔雀的羽毛细节和鲜艳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山体上铺展开来。同时,本届灯会为提升游客体验、避免正大门游客入园拥挤,原旅游集散中心被设计为北大门,并在此配套打造了“一路繁花”灯组——一只高25米的“鲜花神鹿”,昂首挺立、形态飘逸,向游客展示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也表达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北大门对面就是智慧停车楼和公交车摆渡点,游客一过马路就能入园。”本届自贡灯会艺术总监、市美协主席杨勇告诉记者,用“一路繁花”来迎接游客,希望大家一到自贡就有快乐好心情。
北大门广场内,“萌宠乐园”灯组呈现了一个聚集有大熊猫、金丝猴、羊驼、波斯猫等全球萌宠的“秘密花园”。在该灯组中,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均采用自贡彩灯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炫彩吹塑纸剪裁而成。“大熊猫的所有毛发就需剪约3000万刀,每根在2毫米粗细,这样才有根根分明的质感。”省级自贡彩灯非遗传承团体成员刘俊才说,8米高的大熊猫和金丝猴灯组由他带着20个人进行手工剪裁,每天从早上7时干到晚上9时,剪了40多天才完工。
此外,颇受游客关注的蛇年“限定版”灯组——“白蛇回春”目前施工进度接近完成。制灯工人正在抓紧对18米高的“白素贞”和14米高的“小青”进行裱糊和“化妆”工作。
“目前灯会整体施工进度已达95%,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安装和调试,预计1月10日前完工。”杨勇告诉记者,现在施工的重点是对灯组灯光效果进行调试,万斛珠倾不夜城的壮美画卷即将呈现。
当记者问及哪个灯组有望成为本届自贡灯会“网红”灯组时,杨勇坦言,整体中华彩灯大世界就是一个“网红”,无论是震撼大气的“一路繁花”,还是璀璨夺目的“日照金山”,抑或是园区高点的核心灯组“阆苑仙境”都非常“出圈”。“不过凭借着蛇年的文化标签,我想‘白蛇回春’将最有热度。”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