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链条”到“链群”
我市钠电产业蓄势腾飞
2024-12-17
四川天钧精密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
深圳珈钠能源10万吨/年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一期项目
兴储世纪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数字化设备
自贡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西部科学院自贡科创城
自贡高新板仓工业园区
2023年6月,兴储世纪(自贡)5GWh/年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1月,深圳珈钠能源10万吨/年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2024年6月,广东容钠新能源10万吨/年钠电硬炭负极材料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
2024年12月,广德青钠科技20GWh/年钠离子电池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成功落地。
……
自2023年自贡将钠电全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的新能源产业以来,31个钠电储能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总投资约4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9.5%。在自贡,由“一粒盐”向“一块电池”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人们不禁要问:竞逐钠电产业风口,自贡优势和潜力何在?
看“底气”
资源优势赋能抢位成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崛起,锂离子电池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锂资源的稀缺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钠离子电池因原料资源丰富、成本效益高、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等优势,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新星”。
据研究机构EVTank预测,钠电市场应用是一片新兴蓝海,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低速车以及储能等应用场景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扩大,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347GWh。
因盐设市、因盐而兴的自贡,钠电“家底”丰厚。
据统计,自贡探明岩盐资源量70.26亿吨,天然卤水资源量7.32亿立方米,本地及周边竹资源1500万吨,钠、碳元素含量丰富,并拥有20万吨纯碱、60万吨烧碱产能指标,可为超过100GWh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制造提供原材料支撑。历经中国化工城建设、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自贡同时也打下雄厚工业“地基”,是四川加工制造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始于风口,基于资源禀赋,积极争抢布局钠离子电池新赛道,是自贡的“选择题”,也是“必答题”。
近年来,自贡逐步形成了“锂电光伏做配套、钠电储能做龙头”的差异化发展定位。逐“钠”而行,高新区及各区县“跑步”入场。
高新区围绕钠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扩链,成功引进深圳珈钠、广东容钠、深圳长盈、江苏天钧、九识智能等多家“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
此外,沿滩区、富顺县纷纷加紧钠电产业布局步伐。2023年以来,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成都合众年产10万吨新能源锰系新材料项目落地沿滩区,将为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发展“铺路”;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乐普钠电10GWh储能系统产品生产项目落地富顺县,涉及储能产品、负极材料生产等建设内容。
随着钠电电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包、精密结构件、储能产品等产业项目的相继落地,目前,自贡已形成5GWh钠离子电池电芯、3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10万吨硬炭负极材料、50万吨电解液、6.5万吨导电材料、80万件动力电池包箱体、80万套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500万件精密结构件等已有或规划产能。“上游材料、中游电芯、下游应用”的钠电产业生态版图逐渐完善。
看“活力”
政策服务护航企业发展
对于自贡而言,做强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离不开精准招大引强。而满足投资方的核心诉求,便是招大引强的制胜一招,这在总投资约50亿元的“深圳珈钠能源10万吨/年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一期项目”招引上可见一斑。
“当时国内多个竞争城市均对珈钠项目青睐有加,但我们‘直击’投资方落地核心诉求,用专业的磋商能力、完善的政策体系、高效的保障方案、真诚的服务水平,彻底打消了企业投资顾虑,最终落地自贡高新。”高新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企业纷至沓来,看中的还有优质的基础硬件和政策服务,高新区便是我市“筑巢引凤”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高新板仓工业园区已储备工业熟地超2000亩,建成5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配套综合服务大楼,可实现企业“拎包入住”;道路管网及水电气配套设施完备,已完成“七通一平”,同时成功争取纳入全省弃水电量消纳试点,水、电、气要素价格优势明显。
乘着四川集成授权改革试点的“东风”,自贡高新区积极争取土地审批等13项政策扶持、36项省级授权(支持)事项及21项市级授权(支持)事项。今年以来,项目建设进度提速80%,工业项目全面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在自贡发展新能源产业,除载体、要素、人才等实质性支持助力外,企业还能享受自贡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和首期5.5亿元钠电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的支持。
同时,自贡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当好企业“店小二”。
譬如,高新区推行17个高频事项“高兴办”主题服务,将产业项目审批压减至7个工作日;“一企一档”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路径图,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常态化发布并动态更新供需信息,促进供需对接、产销衔接,进一步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沿滩区持续擦亮“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沿滩营商环境品牌;富顺县全过程跟进项目进展,全要素保障项目需求,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看“动力”
科技创新蹚出产业新路径
去年年底,钠电储能应用领域传来好消息:兴储世纪500kW/1MWh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成功投运。这是四川首个成功投运的钠电储能示范项目。
“钠电储能设备把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能持续为电动车充电。‘谷时充电、峰时放电’的充放电方式还能向电网输送储备电能,好似大型‘充电宝’。”兴储世纪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今年夏季,钠电“充电宝”效用“拉满”。8月下旬,国网自贡供电公司连续多日最高负荷达166万kW,兴储世纪采用2台自研光储设备,在用电高峰时段放电生产,一定程度缓解电网压力。截至12月12日,该项目已稳定运行超360天,累计充电量超39800kWh、放电量超33906kWh,充放电效率85.1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钠电储能项目的多场景成功应用,映射出科技创新在引领自贡钠电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钠电产业主要承载地,高新区多点发力,频出实招、硬招和新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依托双创载体,大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科创服务;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促进原始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拓展科创承载空间,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近期,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中,自贡高新区入选科技创新类、营商环境类典型案例,标志着区域创新引力不断增强,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为解决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成本优势不突出等难题,高新区成立川南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富顺县建立起钠电研究院。自贡整合行业创新资源,集中开展钠电池关键材料技术、钠电池安全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
“我们推进多孔碳、聚阴离子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实施钠离子电池高效充放电、钠离子软包电池等研发及中试项目,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说道。目前,自贡全市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5Wh/kg,位居行业前列。
此外,高新区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效链接并整合行业创新资源,重点深化与武汉大学、中科大、重庆大学等院校合作,强化金属层状氧化物、硬碳负极材料、钠盐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等核心环节技术攻关。
有了科研成果,如何实现有效转化?高新区从中试平台上找到“破题之道”——以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为契机,布局“1+N+X”的中试生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透过数据看成效。近两年高新区引育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5亿元;13个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亿元。
眼下,一个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钠离子电池产业园正在自贡加速成型。
到2025年,钠电、储能类优势企业不断汇聚;到2027年,钠电电芯产能规模及行业影响力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链主效应日益凸显;到2030年,以钠电全产业链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建优建强,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钠电之都”……展望未来,自贡钠电产业正沿着目标蓄势腾飞。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从“一粒盐”到“一块电池”,从“链条”到“链群”,自贡将继续围绕定位“建圈强链”,攀“高”向“新”,蹚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的钠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周馨钰)
本版图片由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