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美术家以画笔描绘美好生活——

盐都如画 乡愁长存山水间

2024-10-12

□自贡融媒记者 陈继东 周姝/文图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家国”二字。在千年盐都文艺工作者的心田里,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创作的绝佳题材,都是醇厚悠远的一抹乡愁。

从“盐场记忆”到“和美乡村”的图景
  9月26日下午,“笔尖寻迹·盐场记忆”自贡井盐文化钢笔画主题作品展在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开展,参展作品“盐味儿”十足,传递出这座城市积淀两千年的文化自信。
  此次展览,筹备时间长达3年,是自贡钢笔画创作群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也是画家们对盐都“成长史”的一次回眸。
  聚焦此次展览,100余幅钢笔画作品分“图说井盐器具”“现存天车遗迹”“自贡盐场记忆”三个篇章进行展示。10余名创作者踏寻陈迹现场,参照历史资料,通过点点汇聚、线线勾勒,用质朴的黑白线条使自贡井盐文化跃然纸上。斑驳的天车房、汲卤筒和输卤笕,如火如荼的盐业生产场景、勤劳智慧的盐工、充满智慧的修治井过程……一幅幅钢笔画仿佛诉说着千年盐都不同凡响的过往。
  如果说“笔尖寻迹·盐场记忆”作品展复刻了盐都旧景,那么在市艺术展览厅举行的“和美乡村靓丽画卷”首届农民画展就呈现了自贡新貌。
  近距离观赏农民画展的100余幅画作,乡土气息如春风扑面而来。《大头菜丰收》《田埂间跳跃的曙光》《脚踏黄金路》……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漫画、版画、数字绘画等诸多门类,共同构成了一幅和美共富的自贡乡村长卷,展现了农民群众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本次农民画展,是深入贯彻自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文化铸魂润村”行动的具体举措。通过举办画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助力于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从“记住乡愁”到“不负家国”的深情
  乡愁,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是让画家和观众能产生共鸣的语言。这种语言,不仅回荡在自贡举办的“笔尖寻迹·盐场记忆”作品展和“和美乡村靓丽画卷”画展里,也存在于成都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翰墨中国梦·共画同心圆”第三届巴蜀文化艺术展中。该展览中,由自贡市首批“彩灯功勋艺术家”之一、燊海书画院名誉院长雷振刚创作的三联画《自贡近代历史人物》致敬了家乡12位先贤,体现了自贡这方热土的人杰地灵,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
  异彩纷呈的画作背后,是自贡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是75年来盐都儿女与时代同行、与共和国共进的奋斗缩影,是35年来自贡市美术家协会团结带领画家们到基层、出佳作、攀高峰的漫长历程。
  1988年,自贡市美术家协会成立之初,就对自贡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了普查,此后每年都会组织会员深入乡村体验生活,摸清了自贡民间美术的情况,并促进了自贡剪纸、扎染、石雕等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该协会颇有远见地组织了盐都风情系列画展,会员们纷纷到基层开展版画、漫画、油画培训,为自贡地区版画、漫画、油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该协会在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开展了盐都系列展、国际恐龙灯会展,并对重点人才进行了重点培养,自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市美术家协会从最初的会员50人发展到近300人,可谓人才辈出、佳作不断,已成为巴山蜀水间一股重要的文艺力量。
  新时代盐都如画,新征程蓝图宏伟。在奔腾的时代描绘时代的奔腾,在奋进的家乡记录家乡的奋进,这就是萦绕在自贡画家群体笔下的乡愁,更是自贡美术家们不负家国的担当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