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壮大高技能职工队伍
2024-10-12
□蒋周德
“工业强市”离不开科技工作者,更离不开将科研人员开发的“拳头产品”从蓝图转化为现实的高技能生产工人。高技能生产工人是能工巧匠,具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高技能职工是我们实现“工业强市”的脊梁,应不断壮大这一支队伍。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寓意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够生活得好好的。近年来,许多企业出现用工荒,而不少人却找不到工作,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职者没有一技之长,而企业又渴求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技术工人。
“工匠精神”在这些年被高调强调。各级政府、工会、人力资源部门表彰的“XX工匠”,都是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要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是需要经过刻苦学习的,而要成为“匠才”,则需要较好的天赋并付出更多的汗水。
职业教育被誉为“工匠摇篮”,担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技能职工、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履行这些职责,要立足我市的产业现状设置专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并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今年,我市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这与“天干饿不死手艺人”这句经典老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职业院校应携手企业共建开放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行工、教、学一体化职工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一技之长,也有利于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学生”与“职工”中进行身份的自然切换。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