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述侏罗纪精彩故事

2024-09-09

  (上接01版)从2022年启动申报工作到2024年申报成功,用了近3年,而对这片地质珍宝的守护已经持续了52年。1972年,大山铺恐龙化石发现,拉开了这一世界级“恐龙公墓”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序幕。1987年,依托该遗址建成了自贡恐龙博物馆,成为亚洲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
  大山铺是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址。截至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如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世界上有可靠记录的最原始的新蜥脚类恐龙——董氏大山铺龙,世界上公认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等。
  大山铺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似哺乳类、哺乳类,几乎涵盖了侏罗纪时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门类,具有生物演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研究命名了古脊椎动物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有15种。
  “这是独一无二的地球记忆,让世界看到了美丽中国!”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自豪地说,此次入选,代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在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等方面都得到了国际认可。该馆在宣传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用“科技+”守护遗产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静静地讲述着亿万年前的故事。这些遗产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宝库,对生态保护至关重要,还成为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见证。面对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我市正在思考如何在开发利用、发展文旅业的同时,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得以永续。
  寻找隐藏的“神秘宝物”、与地质专家面对面、亲自动手完成恐龙骨骼拼装……8月24日,26名青少年化身科考员,沉浸式夜游自贡恐龙博物馆,上演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自贡版”。
  这项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夜游活动“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自贡恐龙博物馆已坚持做了9年,既拉动夜间旅游经济,也顺应民众需求。
  自贡恐龙博物馆去年正式开放的“探秘馆”内,一面长50米、高8米,国内最大室内侏罗纪地层剖面尤为壮观。这样的地层剖面除了能反映恐龙的埋藏环境外,还包含沉积旋回、岩石层理、地层尖灭、岩石结核、球状风化等众多典型沉积构造和地质现象,非常适合用于地学科普。
  入选名录并不只是荣誉,而是要考虑如何扎实地将地球遗产转化为知识财富,造福人类。“保护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合理应用是核心。”曾小芸表示,将继续探索更多好的方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承、利用好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建立恐龙数字博物馆;继续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合作、交流互鉴,助力自贡恐龙文旅名片绽放光彩。
  曾小芸介绍:“我们正在实施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和参与多项与古生物化石保护有关的项目,如四川省典型地质遗迹保护与监测项目、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调查勘探项目等;积极与高校合作,研制出新型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