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有“稻”一田双收

——大安区青年村稻蛙生态种养见闻

2024-07-10


青年村稻蛙种养殖基地 受访者供图

□记者 卜一珊

  盛夏时节,记者在大安区牛佛镇青年村稻蛙生态种养殖基地看到,一块块整齐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水稻间,一只只青蛙在自由觅食,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呈现出一幅“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唱”的景象。
  这是青年村“稻+蛙”共生种植养殖的景象。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种养结合新模式,盘活“一亩三分田”,实现稻蛙双丰收,走出一条乡村发展新路子。
  “稻蛙共生是一种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水稻可以给青蛙提供遮荫的地方,青蛙吃虫子,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青蛙粪便还能给稻田增加养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该基地负责人张前旭介绍。
  该基地养殖的是可食用黑斑蛙,养殖周期约150天。到7月中旬,这些黑斑蛙就可投入市场销售,基地已提前与周边城市销售商签订了销售合同。目前,基地已投产220亩,预计稻谷亩产150公斤左右,青蛙亩产1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能达3万余元,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
  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相比,稻蛙种养模式不仅让经济效益提高数倍,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我们在这里干活一个月收入2700多块钱,主要就是插秧、除草、施肥、管理稻田和养殖青蛙,比较轻松。”青年村村民范开全说,“而且就在家门口干活,也非常方便。”
  如今,稻蛙种养殖产业已成为青年村特色产业。据介绍,该村将积极探索,大力推广“稻鱼、稻蛙、稻虾”等多种种养模式,向有意向发展稻蛙种养模式的种养户传授技术及管理经验,并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让更多农户参与其中,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