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 城乡巨变展新颜

——解读富顺县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2022-12-08


富顺新貌


赵化古镇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镇卫生院,变得这么漂亮!”不久前,患者印子高因摔伤到富顺县童寺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对眼前的变化大为赞叹:就诊大厅整洁明亮,服务窗口井然有序,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全景牙片机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可观可感的变化,不只是“硬件”。这个乡镇卫生院还与富顺县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每个赶集日都有专家坐诊、教学查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这些年,许多像童寺镇这样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变化。这背后,是富顺县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上展现的新气象、新作为。
  近年来,富顺县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城乡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向着联通化、一体化的方向加快迈进,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加快形成。

活资源强产业 打破城乡壁垒
  “老寨村现阶段再生稻的‘量’已经达到上等水平,但稻谷的品质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接下来要着力于‘质’的提升……”近日,四川轻化工大学魏丕伟博士团队到童寺镇老寨村稻粱园区,现场指导稻粱种植。
  魏丕伟与富顺的缘分起源于“新时代百名博士进富顺”活动。作为首批选派到该县的博士专家,魏丕伟扎根富顺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助推稻粱核心产业园加快建设。
  如何破除城乡之间的壁垒,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化,这是富顺县探索的命题。
  富顺县坚持以城带乡,重点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下好产业“先手棋”,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增强。
  “新时代百名博士进富顺”活动开展以来,富顺县柔性引进36名博士到镇乡(街道)指导发展,围绕主导产业“点对点”集中技术攻关、转化项目、推广品牌。同时,探索“博士项目+集体经济+企业转化”运行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累计落实项目孵化用地200余亩、扶持资金超300万元。推动建成“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富顺县再生稻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并实体化运行。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几年前,骑龙镇启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郭平主动关闭了在成都经营的超市,回村报名成为后备干部。
  从2018年当选大田村党总支书记起,郭平带领群众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今,大田村建设现代化柑橘产业园近千亩,建成种养循环生猪养殖场、肉兔养殖场、肉鸭养殖场等集体经济项目12个,从“落后村”变成了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如何引育乡村人才?近年来,富顺县深化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红雁计划”,鼓励更多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其中11人获评市级优秀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明星;深化“头雁领航促振兴”,动态遴选40名村党组织书记递进培养,整合资源搭建村级带头人成长锻炼平台;建立以省级农科院专家、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的动态师资库,实现个性化课程教学;培育省、市级“非遗”传承人20名,支持471名村级干部提升学历,选拔614名本土能人为“两代表一委员”,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
  眼下,富顺县广袤的乡村大地,不仅房屋变美、道路变宽、产业兴旺,而且年轻面孔愈发常见。这几年,100余名博士专家人才、1395名村级干部、1090名村级后备干部、7.8万名农民工和技能人才深耕基层一线,积极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主力军”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向乡村汇聚,越来越多的资本也在向乡村流动。
  从代寺镇丰光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穿过马路步行几分钟,这里有一家现代化肉食品加工厂正进入试生产。其集优质生猪屠宰、鲜肉、冷鲜制品及生猪产品精深加工,牛、羊、家禽家畜屠宰于一体,项目满产后,年屠宰生猪加工可达50万头,年产值可达9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个。

完善服务体系 重塑城乡关系
  冬日的阳光,温暖着大地。12月4日,家住富顺县城最西边水岸城小区的刘大爷,一大早就来到紧邻小区的釜溪河湿地公园晨练。“这里环境好哟!坐在家里就看得见釜溪河的风景,还有个公园,可以让我早晚锻炼养生、白天喝茶晒太阳。”刘大爷说,以前这里处在县城的边缘,自己把房子买在这里后,亲戚、朋友都说住在“乡坝头”生活会不方便。没想到短短几年,这里竟成了全城人向往的地方,有学校、商贸城、大酒店、湿地公园、公交起始站。
  市民的惬意生活,正是富顺县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富顺县加快实施古城复兴、“四大片区”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两横五纵”特色街区、“一江一河”城区沿线生态景观打造完成,建成开放式城市公园2个、综合文体中心1座。
  同时,该县不断完善外联内畅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县城五府山、玛瑙山人防隧道全线贯通,沱江三桥(富州大桥)建成通车;富州大道、银杏路、二环路、钟秀街、西苑街大道建设全面完成,形成西城“三横四纵”城市路网;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一期、二期,农村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县域交通初步形成以两个环线为纽带,三条高速公路为依托,六条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道为脉络的交通网络格局。
  不只基础设施在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服务也在提标扩面。近年来,富顺县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不断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
  ——2020年以来,实施“优质学校+”工程,采取“核心校+弱校”“核心校+农村校”模式,组建教育集团30个。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等探索实践,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全县教育质量的有力助推器。
  ——将群众关注度高、期盼大的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关系转移、异地就医备案等17项办理事项下延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办理,12项办理事项下延村(社区)办理,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医保业务“不出村、就近办”。目前,全县20个镇乡(街道)、12个试点村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点实现下延业务办理。今年底,全县203个村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点将全面完成建设。
  ——全县40余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全程网办,全面打通了人社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4月,全市首个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挂牌成立,目前共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站60个。
  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富顺县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正不断向更高水平、更广层面迈进。

留住文化根脉 弘扬城乡之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杭州西湖之外,在富顺县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西湖。
  近年来,富顺县启动实施文庙-西湖景区升级改造工程,恢复古街古城,盘活历史遗存,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西湖-文庙景区由西湖山水人文景观片区、文庙才子之乡文化片区、沱江江岸风光片区、后街川南特色民俗文化片区构成。依托“四山一湖一文庙”和“九宫十八庙”,打造出一个以城市慢行休闲为主、交通便利的步行环湖休闲旅游观光线路,并向外辐射开发环湖玛瑙山公园、钟秀山公园、神龟山公园、五府山公园4个生态山体公园,修建体现富顺文化的文庙儒学广场、禅林广场、城市名人纪念堂等,建造服务便利多样的滨湖特色商业街,呈现出“荷塘飘香、晨曦伴读”美景。
  不仅仅西湖片区,作为“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一处处山水、风土、人情,是富顺县历久弥新的要义。
  在城镇化进程中,富顺县聚焦留住文化根脉,坚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文化遗产、重塑千年古县风貌,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走进赵化古镇,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古韵之风让人流连忘返,“九宫九庙”“九码头”“九口十八滩”的古镇布局更是让人沉醉其中。这里,既保留着述说戊戌君子刘光第故事的文物遗迹,也在文旅融合中生发着被更多人看见的蓝图。
  近年来,赵化镇坚持古镇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先后建成赵化大桥、污水处理厂、场镇管网、场镇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建成刘光第诗文馆、恽代英演讲旧址、陈刚事迹展陈馆、乡镇红色记忆馆等文化配套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光第公园等旅游设施,培育了“文旅+研学”“文旅+体验”“文旅+康养”等新业态。今年,赵化镇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与历史、文旅、生态的交织中,安溪镇也绽放出斑斓色彩:尖山坡、洪水沟、仙鹅洞、小三峡等一大批景点开发强劲,藤梨产业基地种植规模达千亩,观梨花、摘水果的观光农业前景可期,“融入南部文旅农经综合片区”这一目标正加速实现。
  建设四川高品质生活宜居滨江之城,富顺县按照“东拓、南移、北适、西协”四向发展思路,统筹古城有机更新和新城有序拓展,统筹治水与治城、治河与治岸,做活水文章、做美水生态,塑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城市形象,加快建设人城景业相融互促的滨江城市。
  今天的富顺,在千年文脉浸润中,城与乡如一枝并蒂莲,两处各芬芳:一边是遍地沃野,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一个个幸福新村蓄势崛起,一边是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呈现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场景。(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