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2022-12-08


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4300亩稻粱核心区种植现场。 记者 宋姿熠 摄

□记者 缪静

  “在家门口既能赚钱又能顾家,这就是我的理想状态。”12月2日,大安区何市镇雨山村蔡家养殖专合社养殖员廖光洪对记者说,得益于村集体经济壮大,曾经埋头种庄稼的他,现在依靠专合社养鸡挣工资,一年下来,地里的庄稼没耽误,还净增了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甜。
  记者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所到之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年以来,我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硬核举措和基础性工程,坚持高位统筹谋划、突出党建引领、释放发展红利,多措并举补齐乡村治理短板,纵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选优育强带头人
451名党员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项目379个
  初冬时节,站在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柑橘基地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橙黄色的果实成片成团,产业道路四通八达,喷水施肥管道密布,像毛细血管一样伸到每棵柑橘树下。
  2020年,经多次村民大会集思广益,大田村决定把柑橘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成立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集体经济。曾经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大田村柑橘现代产业园,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织发动下,“小柑橘”正带来发展的无限生机。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建强“领头羊”队伍。依托换届契机,大田村以政治素质好、能力作风好、群众基础好为目标,通过外出招引、递进培养、推荐酝酿、差额选拔的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常职干部6名,其中,优秀农民工3名、具有规模化农业种植经验的2名、熟悉电子商务的1名。同时抓住“后继有人”这个关键,从优秀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中遴选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名,持续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大田村集体经济在党组织引领下日益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两委干部“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实干作风,形成了人人认可的“大田口碑”。
  今年,着眼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单打独斗、方式粗放、人才缺乏等系列问题,我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育强带头人,推动乡村组织、人才、产业全面发展振兴。突出“头雁”带动,鼓励451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项目379个。

优势资源巧整合
实施175个老旧薄弱村阵地提升打造
  “发展村集体经济,最关键是要选准路子,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大安区何市镇十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立足肉鸡优势产业基础上,为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空间提升受限等问题,该村瞄准当地高粱种植传统,积极争取产业资金40万元,将闲置的原百合村办公室改造为酿酒基地,发展酿酒产业,日产白酒100多公斤,年产值超过10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超过30万元。
  整合优势资源,激发治理活力。今年,我市突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反哺乡村建设,采取“村集体经济收益+项目经费+筹资筹劳”模式,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346.8公里、供水管道25公里、垃圾分类收集点130个、污水管网22公里,实施175个老旧薄弱村(社区)阵地提升打造;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收益按比例充实村“两委”服务群众经费机制,切实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让村民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由村“两委”牵头创办物业服务公司、劳务服务公司和农贸市场、便民超市、冷库冻库等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业专合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提供农业生产设备租赁、劳务组织、商贸物流等服务,助力乡村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服务收益同比增长202.38%。

精心选才大胆试
乡村振兴人才专干推动落地产业项目50个
  “新农人”孕育新业态,促进村集体经济赋能增收,铺就“直播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腾飞赛道”。今年3月,沿滩区九洪乡三河村向社会公开招聘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是该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一种大胆尝试,在我市尚属首例。
  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三河村由村集体组织出资,成立四川四眼青穗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组建新媒体团队,同步开设微博和抖音公众号,以乡情、乡愁、乡趣为纽带,采用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三河村的乡土人情、乡风文明、特色农产品。目前,“四眼青穗”已拍摄短视频60个、直播16期,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15.3万元。
  一线聚人才,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今年以来,我市精心选才、精确用才、精准招才,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贡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专项行动,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选拔20名应届毕业生到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开展农技指导、电商经济、品牌营销、文创设计、乡村治理等工作;整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资源,组建12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采取一个专家、一个咨询项目、一个专业团队、一笔科研经费“四个一”模式助力乡村规划、产业布局、农技攻关和市场开拓等;推行科技人员在职、离岗到乡村担任科技带头人、领办创办企业制度,组织开展“百名专家下基层”“人才五进”活动,268名专家带着项目赴基层开展智力帮扶;全市统筹500个事业编制,创新采取梯度选聘、编制下沉、统一招募的方式,从企业高管、优秀退役军人、优秀返乡创业青年和高校学生等群体中遴选乡村振兴人才专干,共计推动产业项目落地50个,累计投资1.3亿元……随着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我市广大基层党组织着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延,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优势。